两大锂电子公司相继破产,这家化工企业7年锂电梦碎。
近日,中化国际(600500)公告称,受外部市场环境等因素影响,公司控股子公司宁夏中化锂电池材料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宁夏锂电”)经营业绩处于持续亏损状态,已出现资不抵债且不能清偿到期债务的情况。为避免经营和财务状况持续恶化导致破产清算等情况,公司董事会同意宁夏锂电向法院申请破产重整,同时授权公司管理层在有关法律法规允许的范围内具体组织实施对宁夏锂电的破产重整相关事宜。
宁夏锂电是中化国际的控股子公司,后者持有其94%的股权。截至2025年6月30日,宁夏锂电资产总额为24393.57万元,负债总额为28832.64万元;2025年上半年实现营收8813.65万元,净亏损2158.12万元。
中化国际称,公司对宁夏锂电的长期股权投资及债权预计无法全部收回,预计会对公司当期损益产生一定影响。
这是中化国际今年宣布的第二家锂电子公司破产。今年4月,中化国际子公司骏盛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简称“骏盛新能源”)进入破产程序。8月,中化国际完成了对骏盛新能源股权的转让。骏盛新能源主营软包动力电池,覆盖LFP、NCM等技术路线。
骏盛新能源曾在中化国际锂电布局中占据重要位置。2018年9月,中化国际与骏盛新能源、博郡汽车签署投资合作意向协议,联合推动更高性能三元锂电池产品的开发与推广。其中,中化国际计划总投资100亿元助力骏盛新能源在江苏淮安的动力电池生产工厂,新增10条电芯及电池包研发和生产线。同年10月,中化国际完成了对骏盛新能源的并购,正式切入锂电池领域。
中化国际当时表示,未来计划将围绕正极材料、锂电池、电池回收打造新能源生态圈,构建“新能源汽车能源管理方案供应商”。同时提到,尽管目前国内锂电池行业存在产能过剩的隐忧,但高端电池产能依然紧缺,下游整车企业也期望电池市场有更多的参与者。
次年,中化国际扩大业务布局,计划投资100亿元在扬州投建三元锂电池产能基地,总规模将达20GWh。
然而,直到2024年末,中化国际三元锂电池年产能2.2GWh,产能利用率仅2.32%。
中化国际在去年年报中提到,2024年,锂电池及部分其他业务面临产能过剩、竞争加剧的现状,盈利空间持续压缩,公司对相关长期资产组计提了减值准备。
从行业来看,过去7年,锂电产业发展迅猛、竞争也更加激烈,并且磷酸铁锂电池技术凭借安全性、成本等优势,市场份额在2021年7月超越三元锂电池技术后,一直保持领先。
在出售锂电业务的同时,中化国际的另一项资产处置同样引起市场关注。9月底,美国化工巨头杜邦(纽交所代码:DD)宣布与中化国际签署协议,收购其中化(宁波)润沃膜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中化润沃”),并预计于今年第四季度完成交易。
中化润沃由中化国际(持股77.78%)、象山经济开发区投资有限公司(持股22.22%)共同出资成立,经营范围包括复合反渗透膜等分离膜材料及组件的研发、制造和销售,产品应用于海水淡化、工业废水处理等领域。
2019年10月,中化润沃一期反渗透膜项目在宁波象山正式开工。据介绍,该项目一期投资近10亿元,预计2020年年底建成投产,投产后年产能将达到22万支8英寸反渗透膜,产品将满足工业超纯水、工业污水以及饮用水处理等领域的需求。中化国际称,项目一期投产后可满足国内市场近10%的需求,并将打破外国企业在中国高端膜产品市场上的垄断格局,加速反渗透膜材料的国产化。
但据披露,该项目直到2023年6月才建成投运,并于2023年12月19日完成第一阶段自主验收。
多项业务调整的背后是这家化工企业近年来业绩的持续下滑。自2023年以来,中化国际一直处于亏损状态,累计亏损近55.7亿元,营收也逐年下降。2023年至2025年上半年,中化国际分别实现营收542.72亿元、529.25亿元、243.53亿元,同比分别下降37.94%、2.48%、5.83%;净亏损分别为18.48亿元、28.37亿元、8.86亿元;同比分别下降240.99%、53.52%、7291.9%。
中化国际在去年年报中强调,受内部当期经营、技术开发等情况影响、市场环境等因素制约,公司战略规划可能无法与战略目标完全衔接。公司将以提高核心竞争力和增强核心功能为重点制定规划。
作为中国中化集团的核心上市公司,中化国际初期以橡胶、塑料、化工品和储运业务为主,目前业务聚焦化工新材料领域,包括环氧丙烷等基础原料及中间体,环氧树脂、对位芳纶、尼龙66、ABS等高性能材料,以及聚合物添加剂等。
截至10月17日收盘,中化国际报4.1元/股,总市值147.13亿元。
澎湃新闻记者 王晶晶
加杠杆怎么炒股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